close
隨手記-2
時常有人問我:「妳以後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音樂嗎?」或是「妳建議孩子進入音樂班嗎?」
這問題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充滿信心的答案出現。
我從十歲就進入了所謂「正統」的音樂班,由國小開始合乎規格的一路走來,唸遍了師長們認定的好學校,期間努力表現爭取機會,幾乎變成了機器製作的御飯糰(表示規格一致、尺寸統一);卻在我進入大學以後,才開始檢驗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彈琴,或者只是碰巧會彈而已;第一次感受到了彈琴的樂趣,而不是又考了一個高到小數後點幾位的成績有多了不起;第一次質疑自己的生涯規劃,在我已經把自己塞入這條窄到不能再窄的單行道這麼多年後﹒﹒﹒
這真是太諷刺了!
音樂實驗班的設立,基本上是希望集合有音樂天賦的年輕學生,能及早提供專業的訓練,以便培養出優秀的音樂人才。本意是美好的,但實行上卻有看不見的陰暗面;太多的人要擠進有限的名額,於是乎,在十歲不到的稚齡,孩子們卻開始了無止盡的競爭生活;擠進了音樂班的門檻後,在乎的不是音樂上的精進,而是和同儕的比較,爭比賽名次,計較得分高低;孩子們失去了同年齡該有的純真,取而代之的是不合適的老成、弱肉強食的觀念,說不定他們還會理直氣壯的頂我一句:「這個社會上本來就是這樣啊!」
前些日子,我的某個學生在我家傷心掉淚、忿忿不平,只為了她的期末考成績;因為這場考試的六位評審,大多給她中上不錯的成績,但其中一位老師不知為何打了個75分,造成她總平均的下滑。她哭的傷心欲絕,滿腦子想著「他憑什麼給我打這麼低的成績?」「我是哪裡彈不好,哪裡有非常嚴重的錯誤?」「某某某憑什麼比我高分,我就不覺得她有哪些地方強過我?」甚至對我說「我真想去找那個老師理論,是憑什麼這麼對我?」
我聽的膽颤心驚,卻清楚怪不了孩子的;太多的惡性競爭造成今日的局面,孩子在得到了低分後的反應,不是檢討自己在表現上的缺失,是否有可以再改進學習的地方(當然有啊!) ,而一昧地怪罪別人施於她的「不平等待遇」;她看不見自己的弱點,或她不接受別人認為她不夠好,但這種心態只會阻礙自己的學習之路;危險的是,當孩子已經偏頗到如此境地時,我們也很難告訴她說:「其實,路途遙遠,還有得你學的!」
是誰造成的?體制當然難辭其咎,家長也要負上相當的責任。絕大部分音樂班學生家長並非專業音樂工作者,根本不了解若要成為專職音樂工作者所會面臨的問題及挑戰在何處,只是不斷從側面搜集各種小道消息,並彼此交換情報;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,無形或有行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可以輸人,於是為孩子安排了過多的補習與加強課,不論術科或學科,結果是孩子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壓力不僅未較普通班學生來得低,同時也無法獲得足夠的專業訓練。
這是多方面的偏差總合造成的結果,冰凍三呎非一日之寒,大環境扭曲至此,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;各方面的本意都是好的,但在環境不夠成熟、古典音樂實在不夠普及的台灣,會發展至此也不意外。
或許,只能說是遺憾吧!
時常有人問我:「妳以後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音樂嗎?」或是「妳建議孩子進入音樂班嗎?」
這問題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充滿信心的答案出現。
我從十歲就進入了所謂「正統」的音樂班,由國小開始合乎規格的一路走來,唸遍了師長們認定的好學校,期間努力表現爭取機會,幾乎變成了機器製作的御飯糰(表示規格一致、尺寸統一);卻在我進入大學以後,才開始檢驗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彈琴,或者只是碰巧會彈而已;第一次感受到了彈琴的樂趣,而不是又考了一個高到小數後點幾位的成績有多了不起;第一次質疑自己的生涯規劃,在我已經把自己塞入這條窄到不能再窄的單行道這麼多年後﹒﹒﹒
這真是太諷刺了!
音樂實驗班的設立,基本上是希望集合有音樂天賦的年輕學生,能及早提供專業的訓練,以便培養出優秀的音樂人才。本意是美好的,但實行上卻有看不見的陰暗面;太多的人要擠進有限的名額,於是乎,在十歲不到的稚齡,孩子們卻開始了無止盡的競爭生活;擠進了音樂班的門檻後,在乎的不是音樂上的精進,而是和同儕的比較,爭比賽名次,計較得分高低;孩子們失去了同年齡該有的純真,取而代之的是不合適的老成、弱肉強食的觀念,說不定他們還會理直氣壯的頂我一句:「這個社會上本來就是這樣啊!」
前些日子,我的某個學生在我家傷心掉淚、忿忿不平,只為了她的期末考成績;因為這場考試的六位評審,大多給她中上不錯的成績,但其中一位老師不知為何打了個75分,造成她總平均的下滑。她哭的傷心欲絕,滿腦子想著「他憑什麼給我打這麼低的成績?」「我是哪裡彈不好,哪裡有非常嚴重的錯誤?」「某某某憑什麼比我高分,我就不覺得她有哪些地方強過我?」甚至對我說「我真想去找那個老師理論,是憑什麼這麼對我?」
我聽的膽颤心驚,卻清楚怪不了孩子的;太多的惡性競爭造成今日的局面,孩子在得到了低分後的反應,不是檢討自己在表現上的缺失,是否有可以再改進學習的地方(當然有啊!) ,而一昧地怪罪別人施於她的「不平等待遇」;她看不見自己的弱點,或她不接受別人認為她不夠好,但這種心態只會阻礙自己的學習之路;危險的是,當孩子已經偏頗到如此境地時,我們也很難告訴她說:「其實,路途遙遠,還有得你學的!」
是誰造成的?體制當然難辭其咎,家長也要負上相當的責任。絕大部分音樂班學生家長並非專業音樂工作者,根本不了解若要成為專職音樂工作者所會面臨的問題及挑戰在何處,只是不斷從側面搜集各種小道消息,並彼此交換情報;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,無形或有行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可以輸人,於是為孩子安排了過多的補習與加強課,不論術科或學科,結果是孩子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壓力不僅未較普通班學生來得低,同時也無法獲得足夠的專業訓練。
這是多方面的偏差總合造成的結果,冰凍三呎非一日之寒,大環境扭曲至此,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;各方面的本意都是好的,但在環境不夠成熟、古典音樂實在不夠普及的台灣,會發展至此也不意外。
或許,只能說是遺憾吧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